李钧,403部队走出的军旅画家(中篇)
- 时间:
- 2025-10-06 12:51:45
- 发布者
- admin
摘要: 李钧,403部队走出的军旅画家(中篇)
那份初心的坚守
——从403部队走出的军旅画家李钧
闻铁功
《李钧,403部队走出的军旅画家》(上)推出当天,哈尔滨的战友杨文就打来电话:“铁功,文章里提到的李钧,是不是咱们403当年的放映员?”
“没错,正是他!”我笑着答道。
电话那端传来一声赞叹:“太了不起了!真没想到,他如今成了大画家,画得这么好!”
杨文曾是403的打字员。岁月流转,关于403的记忆,在战友们心中依然清晰如昨。
同样被勾起回忆的,还有403干部子女欣华。她从武警部队转业后定居深圳,虽远在南方,却始终关注着403的“一举一动”。读完文章,她感慨道:“403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我肯定看过他放的电影。”这句朴素的话语,不经意间串联起一段共同的岁月——那时,李钧在政治处担任放映员,每次放映前都一丝不苟,精心制作幻灯片。无论是“欢迎新学员入学”、“欢迎新战友入伍”,还是政治宣传、节日祝福,他都视作正式创作,让一方银幕,成为他服务集体、挥洒才情的第一个舞台。
他的才华,在多届大队运动会上更为彰显。运动会是大队年度盛事,在403部队期间,每年运动会的会徽设计大多出自李钧之手。而且,在多次会徽征集评选中,他的设计屡次获奖。
值得一提的是,上篇刚一经推出,便获得了专业领域的关注。一家专门报道书画艺术的网站“华腾在线”旋即全文转载。 这从侧面印证了李钧的艺术经历与成就的广泛吸引力。
曾任李钧勤务连指导员的杜丹,在评论区留下真挚祝福:“李钧长大了,成才了!真为他高兴。加油,李钧!”言语简洁,却饱含长者见证部下成长时,那份发自内心的欣慰。
文章也收获了许多艺术同好与网友的认可。海川评价道:“李老师谦谦君子,笔耕不辍,作品美好大气!”哨兵则从创意角度赞叹:“美术作品中,最打动我的始终是创意。战友李钧的作品,幅幅皆有巧思,更将诗、书、画、印完美融于尺素之间,意境深远。这份功力,源于他数十年来在平凡生活中执着地寻美、创美。”
403战友王勇军则以八字精辟概括:“有思有韵,有风有骨。”
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声音,既肯定了李钧今日的成就,也勾勒出他当年从403走出时的青涩模样。从精心制作每一张电影幻灯片,到一次次设计出赢得喝彩的运动会会徽,那颗对美执着、对事认真的初心,早已在他青春的脉搏中跳动。 众人交口称赞的核心,正是他在数十载艺术生涯中将这份初心不断淬炼与升华——成就了在“恢弘”与“精微”之间游刃有余的独特表达。
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阳(右)指点作品
都说画作是“方寸之间,可见天地万象”。李钧的艺术之路,便印证了这一点。他的成长,始终有前辈同仁的注视与鼓励相伴。保定美协主席刘发起评其作品“打破文人画与民间艺术的界限,将高雅的笔墨情趣与大众审美需求完美结合,力求雅俗共赏。”艺术评论家马胜利则点出其写意花鸟的精髓:“构图善用留白,拓展想象空间,平稳中蕴含变化,有一种文人画的儒雅气象。”
这些评价,精准捕捉了李钧艺术的独特质感。而这份特质,不仅展于宣纸,更源于他深扎生活沃土的写生实践。作为保定“大厂记忆”国画写生团成员,他曾历时两年,对保定西郊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营大厂进行抢救式写生。斑驳厂房在他笔下获得最后的艺术生命——有时墨迹方干,画中景致便已随拆迁尘埃逝去。这批作品因而超越艺术记录,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与一段城市工业历史的珍贵视觉档案。
翻阅他寄来的《闲看花开》画集与《保钞文丛》,数十篇散文诗歌与画作互为映照,共同印证着这位“诗书画印”修养全面的艺术家的成长足迹。他的才华同样展现在专业设计领域——曾为《基辛格与中国》《美国之问二十题》《眺望状元府》等多部出版物设计封面,其专业能力备受认可。而这一切的源头,正如他在画集后记中所写: “参军到部队后,也没有放下画笔;转业到地方,仍然笔耕不辍。画画,已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部分。”
李钧设计的部分出版物
李钧在户外写生
从青涩的放映员到“大厂记忆”的记录者,再到今日泼墨挥洒的画家,数十载春秋流转,岗位在变,媒介在变,但那份始于403部队、对美执着、对事认真的初心,从未改变。更令人动容的是,李钧的心中始终激荡着不变的军旅旋律。偶然,在全民K歌中听到他演唱的《当那一天来临》(欣赏文后视频链接),歌声铿锵,情真意切,不仅唱出了军人的豪情,更仿佛为他的所有画作写下了一行深情的注脚——无论笔墨如何流转,他心底驻守的,始终是那个忠诚的战士。 这份深植于心的坚守,正是他艺术之路最坚实、也最动人的底色。
10月5日,李钧(中)在“听溪草堂”接待到访的403战友白立国(左)、陈兰田(右)。
李钧与画友在一起(右四)
李钧,河北保定人。1983年入伍至大连陆军学校通信训练大队,后调入原38军,1997年转业。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文联理事、河北省保定市文联书画院特聘画家、保定市竞秀区美协理事、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保定书画院副院长、保定市“大厂记忆”国画写生团成员、北京翰海墨韵文化艺术传播中心重点推介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