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展讯

中国当代坦培拉绘画艺术学术交流展

时间:
2025-10-28 09:40:18
发布者
admin

摘要: 溯古融今 守正创新——中国当代坦培拉绘画艺术学术交流展在西安美术学院隆重开幕

1

      主办单位: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西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部、科研创作处、美术馆
      支持单位: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
      学术主持:吴端涛(《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
      本次展览组委会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组织成立,并邀请国内坦培拉绘画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

2
开幕式嘉宾合影

       2025年10月25日上午,由西安美术学院与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溯古融今 守正创新——中国当代坦培拉绘画艺术学术交流展”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是西安美术学院展览交流与学术推广项目之一。展览以“溯古融今 守正创新”为学术主旨,集中呈现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创作的125件坦培拉绘画精品,展示了当代中国艺术家在坦培拉绘画表现语言与文化融合方面研究的成果,是坦培拉绘画艺术在当代中国深化学术性的全面呈现。同时,本次展览也凸显了西安美术学院在绘画传统媒材研究与当代创作方法论建构方面的持续推动作用,使坦培拉绘画从工作室研究走向学院交流层面、从个人经验走向学术共识。

3
开幕式现场

4

5

开幕式出席领导和嘉宾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
        省外领导、嘉宾: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荣誉资深教授刘孔喜,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基础教育学院院长姜中立,银川美术馆副馆长钮维,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侯伟,民建中央画院内蒙古分院院士韩欣潮,四川美院副教授黄家学、中央美院特聘教师李方东和朱基力、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书记、教授黄志刚、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高家明、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王馨曼、武夷学院教授杜宝昌和李锐军、北京李可染画院博士任念辰、应急管理大学副教授李晓玲、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盛岩和苏利、南通大学教授江严冰、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王笃涛、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阿里娅、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许泉。
       省内领导、嘉宾: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韦宾,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杨惠珺,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杨磊、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刘玉柱。
       西安美术学院领导、嘉宾: 
       中国美协实验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公共艺委会副主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武小川,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陕西省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西安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贺丹,西安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韩宝生,中国油画学会理事、西安美术学院原油画系主任潘晓东,西安美术学院各职能处室和教学单位的负责人。

6

中国美协实验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公共艺委会副主任、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武小川教授致辞

       武小川在致辞中表示,坦培拉绘画跨越千年历史,其在当代中国的再度兴起,彰显的是文明互鉴背景下的艺术主动性。他指出,本次展览呈现出的不仅是作品成果,更是教学体系建设、学术研究深化与文化转化能力的整体体现。坦培拉绘画在中国的发展,既是对古典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国美术教育推动材料研究与美学创新的生动实践。

7
西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部主任项仕中教授主持开幕式

        项仕中代表组委会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展览筹备背景与开幕流程,指出本次展览从学术宗旨、作品遴选到展陈表达,均以“学理自觉与教学并进”为重要导向。 

8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荣誉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孔喜先生致辞

       刘孔喜在致辞中回顾了坦培拉传入中国以来三十余年的发展脉络。他指出,坦培拉作为曾经几近失传的西方传统绘画技法,在中国经过持续教学与创作实践,已逐渐形成方法论、语言面貌与人才梯度。此次展览能够在西安举办,表明这一古老画种已从零星式传播走向群体性呈现,迈入更加成熟的学术阶段。他表示,面对新时代文化语境,中国艺术家应以“内在修炼”和“文化自觉”推动坦培拉绘画在本土语境中的再生长。

9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基础教育学院院长、油画系教授:姜中立先生致辞

       姜中立在致辞中强调,坦培拉绘画的魅力不仅在于材料与技法,更在其精神结构——它是一种以秩序、耐心与建构替代速成与即兴的绘画方式。从材料性到审美性,它承载着从古典艺术直抵当代绘画本体的深度,对青年创作者而言具有独特价值。他指出,在快速视觉消费充斥的当下,坦培拉绘画所体现的“慢时间”与“深专注”正是当代艺术教育尤为需要的品质。 

10
展览执行策展人、西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部设计学教研室素描课程组长:王徽老师发言

        王徽老师介绍了展览作品遴选与评审机制。他表示,评审委员会从坦培拉绘画的材料掌控、表达语言到文化精神等多个维度遴选最终展陈作品,呈现当代中国坦培拉绘画创作的整体图景。他提出,展览并非仅是陈列作品,更希望以此推动教学改革与研究深化,形成更具开放度与延展力的学术平台。

11
青年艺术家代表,北京李可染画院西方绘画研究中心教师、博士:任念辰老师发言

       任念辰在发言中谈到,坦培拉对于青年创作者而言不仅是技法上的选择,更是美学立场与时间意识的选择。他从自身研究经历出发,认为青年群体的加入正在不断拓展坦培拉的语言可能,使之逐步形成面向未来的审美活力和创作动能。

       最后,武小川宣布展览开幕,嘉宾合影留念并移步至展厅观展。

展厅现场

14

刘孔喜教授接受采访

15

武小川副院长接受采访

16

贺丹教授接受采访

       开幕式结束后,举办了“溯古融今·守正创新——中国当代坦培拉绘画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分上下半场进行,上半场由项仕中主持,下半场由姜中立主持。与会专家围绕(1)坦培拉绘画的当代转化(2)坦培拉绘画与东方美学的融合路径(3)坦培拉绘画的实践困境与突破方向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在推进坦培拉绘画理论研究、实践方向与未来发展等方面形成高度共识。

       研讨会综述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本次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回顾了坦培拉绘画作为“迟来的补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系统引入中国后,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从零星实践到本次全国性学术展览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标志着其已从“西学东渐”进入本土深耕的新阶段。专家学者们深入剖析了坦培拉绘画以蛋彩为核心媒介的独特魅力,认为其层叠“建造”的创作逻辑、温润丰富的质感以及缓慢近乎仪式的制作过程,不仅是一门精深的材料科学,更是一种培养极致耐心与专注的身心修行,使作品蕴含着理性秩序与强大的精神性,其核心价值可概括为“工”(工匠精神与制作工艺)、“性”(材料特性与技术语言)、“神”(作品神韵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在教学推广方面,各位高校教师分享了将坦培拉绘画纳入基础教学体系的经验,认为其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方绘画源流、掌握材料特性并培养严谨态度,同时也在简化制作流程、改进颜料保存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提升效率。面对“守正创新”的主题,会议形成了辩证共识:“守正”在于尊重传统技法脉络,深入挖掘其艺术精神,并需在鼓励跨界融合的同时思考坦培拉本体语言的界定与坚守;“创新”则体现在探索其与当代文化语境、东方美学以及多种新兴媒材的结合,以表现当代社会关怀与个人观念,并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扩大影响力。与会者一致认为,坦培拉绘画艺术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是中西文明互鉴的生动体现,其在科技时代所承载的匠心精神与人文温度更具独特价值。尽管目前从创作面貌的多元性、表现的深度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但基于现有成果和艺术家的自觉努力,大家对其未来充满信心,呼吁在创作、教学、研究与推广上持续耕耘,共同推动中国坦培拉绘画艺术走向辉煌。

mmexportd6e71f8b1adc6d6cfdf92367d44490c6_1761614

研讨会专家合影
18

研讨会现场

19

项仕中教授主持研讨会上半场

20

姜中立教授主持研讨会下半场

21

刘孔喜教授发言

22
钮维老师发言
23
韩欣潮教授发言
24
侯伟教授发言

25李方东老师发言
26
阿里娅研究员发言
27
李晓玲副教授发言
28
王笃涛博士发言

         部分作品

QQ图片20251028105103

《古格遗迹》 潘世勋  80x80cm  布面坦培拉

QQ图片20251028104842

《朋友》  刘孔喜   48x35cm    木板·鸡蛋坦培拉绘画

QQ图片20251028104922

《细雨润无声》 张元  50x70cm   坦培拉综合材料

QQ图片20251028104941

《塔吉克中学生》 李晓刚    80x60cm    酪素坦培拉

QQ图片20251028104958

《西部飞驰之一》   项仕中    80×60cm   布面坦培拉    2024年

QQ图片20251028105017

图片《幻者/拖延》  康蕾   40x40cm   坦培拉

QQ图片20251028105042

《城视-地铁》 夏理斌    180x150cm   坦培拉综合材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