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天圆地方,利簋茶香——记宋涛与一场跨越千年的茶禅之约

时间:
2025-10-20 09:48:17
发布者
admin

摘要: 天圆地方,利簋茶香——记宋涛与一场跨越千年的茶禅之约

1

记宋涛与一场跨越千年的茶禅之约

王海军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莱州后河财园茶话古朴雅致的庭院中,一场名为“天圆地方,利簋茶香”的文化雅集悄然落幕。与寻常发布会不同,这场活动更像一次私密而深刻的文化恳谈,核心人物——莱州市见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宋涛先生,以茶为媒,以器为介,引领在场嘉宾进行了一场穿越古今的“品茶论道”。
       活动伊始,宋涛并未急于展示烹茶技艺,而是请出了本次活动的“灵魂”——利簋炭炉。这款由洛阳鼎雅仿古青铜器公司与见贤文化联袂打造的炭炉,以西周时期的“利簋”为原型,器型庄重典雅,线条古朴流畅。“天圆地方”的造型不仅是对古人宇宙观的致敬,更暗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心思复刻一件古老的器物来煮茶?”宋涛手持炭炉,目光沉静,“因为器物是有灵魂的。利簋见证了武王伐纣的历史,承载着三千年前的家国情怀;而炭炉煮茶,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美学。当利簋的‘厚重’遇上茶汤的‘清浅’,本身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他指着炭炉上的纹饰,细细讲解:“这饕餮纹,并非只是装饰,古人认为它能‘辟邪纳福’;这三足鼎立的设计,既稳重大气,又暗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思想。用这样的器物煮茶,喝的就不只是茶,更是文化的根脉。”
       若说利簋炭炉是“器”,那宋涛的烹茶技艺便是“道”。活动中,他亲自演示了传统炭火烹茶,从生火、候汤到投茶、出汤,每一个动作都行云流水,透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
       “煮茶讲究‘三沸’,这是陆羽《茶经》里的精髓,也是我做人做事的准则。”宋涛一边观察炭火,一边缓缓说道。
       “一沸,如鱼目微有声,是人生起步之时。”他轻拨炭火,火苗渐起,“年轻时,我们总想着向外探求,像这初沸的水,带着杂质和浮躁。这时候,要学会沉淀,就像水需要过滤掉浮沫一样,人也要剔除内心的杂念,才能守住本心。”
      “二沸,如涌泉连珠,是人生成长之境。”水开始冒泡,宋涛提起茶则,将茶叶缓缓投入壶中,“这时候,我们有了能力,有了机遇,就像这沸腾的水,充满力量。但要记住‘适度’二字,过犹不及。就像煮茶不能太急,人生也不能太冒进,把握好节奏,才能让茶汤醇厚,让人生扎实。”
       “三沸,如腾波鼓浪,是人生成熟之态。”水剧烈翻滚,宋涛却轻轻盖上壶盖,“很多人以为,沸腾就是最好的状态,但其实,过沸的水会老,过满的人生会累。这时候,要学会‘止沸’,懂得放下和留白。就像这壶茶,煮到恰到好处就要离火,人生亦然,在忙碌中留一份从容,才能品味出生命的醇香。”
       当第一杯茶汤斟入杯中,香气四溢。嘉宾们品着茶,听着宋涛的“三沸”论,纷纷点头称是。莱州市作家协会主席王韵感慨道:“宋老师这哪里是煮茶,分明是在讲人生。这杯茶,喝出了禅意,也喝出了智慧。”
       茶过三巡,现场的氛围愈发融洽。嘉宾们围坐在一起,有的探讨书法篆刻的笔法韵味,有的交流饮茶养生的心得,更多的人则围绕“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现代生活”这一话题各抒己见。
       “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太快,总觉得传统文化离自己很远。”宋涛为嘉宾续上茶,语气温和却坚定,“其实不然。就像这炭火烹茶,看似繁琐,实则是一种慢生活的仪式感。在等待水沸的过程中,我们能静下心来,感受时间的流淌,这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他认为,传统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我们做利簋炭炉,办这场茶会,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活化’。让年轻人知道,古人的生活有多风雅;让忙碌的现代人明白,一杯茶就能让心灵回归宁静。”
      活动尾声,宋涛向每位嘉宾赠送了自己亲手书写的书法作品,内容皆是与茶、与禅相关的经典名句。“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大家能把今天的茶味、禅意带回家,让茶文化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暮色降临,茶话的灯光亮起,映照着嘉宾们脸上满足的笑容。这场“天圆地方,利簋茶香”的雅集,没有喧闹的宣传,没有繁琐的流程,却以最质朴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浸润了每个人的心田。正如宋涛所说:“茶无言,却能传递千言万语;道无形,却能指引人生方向。愿我们都能在一盏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从容与安宁。”

mmexport1760918643374

mmexport1760918625335

3

4

5

延伸阅读